12月9日,捷龍三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成功,至此我國海上發射已經五戰五捷!
與陸地發射不同,衛星在海上發射,是一種全新的模式,但由于技術難度高,世界上只有少數幾個國家有能力實施。
北京時間2022年12月9日14時35分,中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在黃海海域用捷龍三號遙一運載火箭,采用“一箭14星”方式,成功將高分03D47-50的吉林一號、東坡08-10等14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此次首飛,捷龍三號采用全新的發射平臺在海上進行發射,實現了首次海態熱發射、首次海態液壓起豎、首次懸臂發射,驗證了大噸位火箭在海上熱發射的安全性技術。
捷龍三號是為滿足未來衛星星座快速組網發射需求而建造的商用四級中低軌道固體火箭,它有“高性價比、高可靠、快履約、快發射”.的優勢
火箭全長31.8米,最大直徑2.64米,起飛質量140噸,5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達1.5噸。.
據航天科技集團一院副總指揮火箭,捷龍三號火箭的運載能力相當于長十一的3倍。介紹,長征十一號和捷龍三號號航母
我國此前四次海上發射——
2019年6月5日,在中國黃海某海域,長征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火箭成功將七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我國首次執行海上發射任務。
2020年9月15日,黃海,中國長征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火箭采取“一箭九星”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1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我國首次海上商業發射任務。
2022年4月30日,國內首次“一站式”海上發射在火箭總裝、總測、出艙、發射一體化方面取得歷史性突破。
2022年10月7日,國內首次近岸發射采用“一箭雙星”的方法取得圓滿成功。
發表評論 取消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