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感傷的歌就有節奏的搖頭,這不是我們的專屬。
東京大學的研究發現:老鼠也會踩點打節拍,并且和人類一樣,對120-140bpm節拍的音樂最有感覺。
要達到這樣的技能,不需要訓練,也不需要在腦袋里裝什么AI控制器——。這是自然的。
目前,這一成果已在科學進展出版。
據作者介紹,這是除人類以外第一份關于節拍同步的研究報告。
這項成果將有助于我們理解大腦隨音樂跳動的深層機制,甚至人類音樂和舞蹈的起源等。
老鼠也會“蹦迪”,最喜歡Lady Gaga的歌
實驗過程如下:
有10個老鼠,每個都配備了無線加速度計,可以檢測到最輕微的頭部運動。
然后給他們演奏莫扎特的鋼琴奏鳴曲《K.448》。
這里只選取了約1分鐘的片段,以0.75倍、1.0倍、2.0倍、4.0倍四種不同的速度播放。
對照組是20個人,聽同樣的音樂,戴同樣的加速度計。
結果,神奇的事情發生了:
當音樂在每分鐘120拍到140拍之間時,老鼠們居然可以表現出和人類相似的頭部“抽動”頻率(也就是下圖第二行,正常速度的132bpm).
與此同時,科學家們還觀察到,老鼠仍然會用腳站立。
當鋼琴曲的播放速度變快時,老鼠的反應就會減弱(節奏太快,抖不起來)。
得到這個結果后,科學家們還想弄清楚老鼠的最佳節奏是否比人類快。畢竟,老鼠的身體更小而他的心跳更快。
但是他們發現事實與此無關。老鼠人的最佳節奏取決于大腦的時間常數(即大腦的反應速度),這也意味著所有物種的最佳節奏都是一樣的。
在接下來的5首歌里,Lady Gaga的《Born This Way》,Queen的《Another One Bites the Dust》,Mozart的鋼琴奏鳴曲的《K.448》,Michael Jackson的《Beat It》,魔力紅的《Sugar》 3354,老鼠對120拍的《Born This Way》感覺最多,和人類一樣。
關于作者
本文共有六位作者,他們都來自東京大學研究信息科學技術研究所。
通信作者I是Hirokazu TAKHASH副教授。他在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大腦的“逆向工程”,即腦神經科學。
發表評論 取消回復